1、质量控制程序
阶段 | 序 | 控制点 | 标准 | 备注 |
预处理 | 1 | 抛丸可溶性盐分 | ≤50mg/m2 | 非强制要求 |
2 | 底漆与主涂层油漆兼容 | — | ||
3 | 油漆稀释 | 依照厂家说明 | ||
4 | 相对湿度 | ≤85% | ||
5 | 露点 | — | ||
6 | 钢板表面温度 | 高于露点,且≥3℃ | ||
7 | 冲砂 | Sa2.5 | ||
8 | 钢板表面盐分 | ≤50 mg/m2 | ||
9 | 钢板表面粗糙度 | 30 -75μm | ||
10 | 钢板表面清洁度(灰尘、油/油脂) | 无油脂、颗粒大小为“3”“4” “5”的灰尘分布量为1级 | ||
11 | 车间底漆涂覆质量 | 涂覆均匀,无漏涂 | ||
12 | 膜厚 | 依照厂家建议 | 20±5μm |
阶段 | 序 | 控制点 | 标准 | 备注 |
二次表面处理及涂装(分段) | 1 | 自由边打磨 | R≥2mm | |
2 | 钢板表面质量和焊缝处理 | P2级 | ||
3 | 钢板表面清洁度(灰尘、油/油脂) | 无油脂、颗粒大小为“3”“4” “5”的灰尘分布量为1级 | ||
4 | 冲砂(除锈) | Sa2.5 | 车间底漆未通过涂层合格证明预试验,则至少去除70%,并达到Sa2 | |
5 | 相对湿度 | ≤85% | ||
6 | 钢板表面温度 | 高于露点,且≥3℃ | ||
7 | 表面盐分 | ≤50 mg/m2 | ||
8 | 表面粗糙度 | 30 -75μm | ||
9 | 油漆稀释 | 依照厂家说明 | ||
10 | 膜厚 | 90/10规则 | 最小厚度为0.9NDFT,数量≤10% | |
11 | 涂层外观质量 | 良好 | 无起泡、针孔、流挂等现象 |
阶段 | 序 | 控制点 | 标准 | 备注 |
二次表面处理及涂装(合拢) | 1 | 自由边打磨 | R≥2mm | |
2 | 钢板表面质量和焊缝处理 | P2级 | ||
3 | 钢板表面清洁(灰尘、油/油脂) | 无油脂、颗粒大小为“3”“4” “5”的灰尘分布量为1级 | ||
4 | 除锈 | St3 | 当破损面积大于总面积的2%,或相邻接破坏区域的面积大于25m2,则为Sa2.5 | |
5 | 相对湿度 | ≤85% | ||
6 | 钢板表面温度 | 高于露点,且≥3℃ | ||
7 | 表面盐分 | ≤50mg/m2 | ||
8 | 表面粗糙度 | 30 -75μm | ||
9 | 油漆稀释 | 依照厂家说明 | ||
10 | 膜厚 | 90/10规则 | 最小厚度为0.9NDFT,数量≤10% | |
11 | 涂层外观质量 | 良好 | 无起泡、针孔、流挂等现象 |
2、验收标准
检验项目 | 适用标准 | 图例 |
相对湿度 | 相对湿度不超过85% (右图:吊链式温湿度仪) | |
钢材表面温度 | 钢材的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不少于3℃ (右图:磁性钢板表面温度仪、 红外线测温仪) | |
表面粗糙度 | 30-75mm 参照ISO8503-1/2:1988 | |
水溶性盐限制 (相当于氯化钠) | ≤50mg/m2 参照ISO8502-9:1998 (右图:盐分测试笔) | |
表面清洁度 (灰尘、油/油脂) | 无油脂、颗粒大小为“3”,“4”,“5”的灰尘分布量为Ⅰ级。若不用放大镜,在待涂表面可见的更小颗粒应去除。 参照ISO8502-3:1993 | |
干膜厚度 DFT | 达到90/10规则 参照SSPC-PA2:2004 90/10规则意指所有测量点的90%测量结果应大于或等于NDFT,余下10%测量结果均应不小于0.9*NDFT。 (右图:干膜测厚仪) | |
自由边打磨 | R≥2mm 涂装前边缘应处理成半径至少为2mm的圆角,或经过三次打磨,或至少经过等效的处理(去除锐边)。 (右图:圆角卡尺) | |
钢板表面质量 和焊缝处理 | P2级 参照ISO8501-3:2006 钢板表面应加以处理,去除毛边,打磨焊道,去除焊接飞溅物和任何其他的表面污染物,以使选择的涂层能够均匀涂布,达到所要求的NDFT和有足够的附着力。 | |
除锈等级 (冲砂) | Sa2.5级 参照ISO8501-1:1988 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:钢板表面会无可见的油脂、污垢,氧化皮、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,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。 | |
除锈等级 (打磨) | St3级 参照ISO8501-1:1988 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;钢板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,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、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。除锈应比St2更为彻底,底材显露部分的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。 |
3、焊接、切边及其它表面缺陷区域的处理P2等级(ISO 8501-3-2006)
1.焊接(焊缝)表面处理 | 处理等级 | |
类型 | 例图 | P2 |
1.1焊接飞溅 | 表面允许有易去除的飞溅,如a和b,如c所示飞溅可以 | |
1.2焊纹 | 表面通过打磨去除切边粗糙 | |
1.3焊渣 | 表面无焊渣 | |
1.4咬边 | 表面无尖锐及深咬边 | |
1.5气孔 | 表面小孔须足以使油漆渗透 | |
1.6弧坑 | 弧坑无尖锐切边 |
2.自由边处理 | 处理等级 | ||
类型 | 例图 | P2 | |
2.1轧边 | 不做处理 | 压载舱内,流水孔等各非焊接部位边缘: 涂装前边缘应处理成半径至少为2mm的圆角,或经过三次打磨,或至少经过等效的处理------------圆滑处理,R≥2,不剌手 | |
2.2机加切边(冲压、剪切、锯或钻) | 切边圆滑 | ||
2.3火工切割 | 切边规则 |
3.钢材表面处理 | 处理等级 | |
类型 | 例图 | P2 |
3.1凹陷 | 足够的凹陷以确保油漆渗透 | |
3.2翘起 | 表面无翘起部分 | |
3.3迭片结构 | 表面无可视迭片 | |
3.4表面嵌入杂物 | 表面无嵌入杂物 | |
3.5机械器具造成的 沟槽/圆槽 | 沟槽/圆槽半径不小于2mm | |
3.6锯齿状沟槽 | 锯齿状沟槽圆滑平整 |
4、合拢后的表面处理要求
对大接缝为St3,或更好,或可行时为Sa2.5。小破坏面积的总和不大于总面积的2%时为St3。相邻接的涂层损坏总面积超过25m2或超过舱室总面积2%, 应为Sa2.5。涂层搭接处表面要处理成斜坡状。
注:合拢对接缝系指分段涂装后,进行分段组装时的对接焊缝。合拢对接缝两侧的宽度通常应各不大于200mm。对于为合拢而预留的角接缝(预留焊缝一般单边不超过300mm),涉及区域为两侧一般各不大于100mm(见上图所示)。
5、干膜厚度测量要求
应按下列要求选取验证干膜厚度的检查点:
1 平整的表面区域每5 m2测取一个数据;
2 尽可能靠近压载舱周界线,但距边界线不小于15mm处,每间隔2~3m测取一个数据;
3 对纵向和横向扶强材:应按下图要求(沿该构件)每间隔2~3m测取一组数据,在主要支撑构件之间至少测取两组数据;
4 如下图所示,对主支撑构件一组是指测点中选测三个数据;对其他构件一组是选测二个数据;
5 对主支撑构件(纵桁和强横梁),按下图所示,每间隔2~3m测取一组数据,且不得少于3组;
6 开口周围,每一面测一个数据;
7 在复杂区域(如主要支撑构件的大肘板),每平方米测5个数据,且至少测3个数据;
8 涂层检查员对认为必要的任何区域可额外取点以验证涂层厚度。
主要支撑梁构件 |
纵向和横向扶强材 15mm(距边缘的典型) |
注:图示箭头指示关键区域,应理解为指示两侧。
6、接缝补涂要求
项目 | 子项目 | 处理 | 示例区域 | 图上编号 | 补涂 | 备注 | |
边缘 | 焰切割边 | 打磨 | 孔边 | 小洞 | ① | 一次和二次涂层后 | |
大洞 | ② | 一次和二次涂层后 | |||||
其他边 | 普通板 | ③ | 一次和二次涂层后 | ||||
加强材 | ④ | 一次和二次涂层后 | |||||
滚压机械 | T条型钢 | ⑤ | 一次和二次涂层后 | ||||
滚压边 | 滚压机械 | 角钢,球扁钢 | ⑥ | 一次和二次涂层后 | |||
焊缝 | 自动焊 | 焊接设备 | 纵向钢材与板材连结点 | ⑦ | 一次和二次涂层后 | ○ | |
手工焊 | 手工焊 | 板材连结点(该处喷涂无法达到足够干膜厚度) | ⑧ | 一次和二次涂层后 | ○ | ||
加强件连结点(该处喷涂可达到足够干膜厚度) | ⑨ | 一次和二次涂层后 | ○ |
注“○”:除非NDFT得到认可,不然就得做两次喷涂
7、涂层缺陷原因分析及处理
涂层缺陷 | 图例 | 可能原因 | 处理方法 |
针孔 气孔 | 采用了错误的喷涂技术: ①气压过高 ②漆膜过厚 ③风力过强 ④施涂距离过长 | ①打磨缺陷区域 ②采用适当的涂料重新涂刷封堵缺陷 ③若涂料仍未固化,将其刷去,重新涂刷。 | |
流挂 | 上漆表面产生"窗帘"现象: ①湿膜厚度过高 ②油漆中添加了过量的稀释剂 ③喷枪过于靠近施涂表面 | ①沙皮纸打磨表面 ②重新涂布 ③若漆膜仍处于湿态时用刷子刷去 | |
起泡 | 与油漆粘附力有关: ①潮湿水汽产生的渗透作用 ②表面的污染物(例如油、蜡、灰尘等) ③残存的溶剂增加的吸水性 | ①刮去气泡 ②工具清理,重新涂层 | |
分层 剥落 | 对基材或涂层失去附着力: ①表面处理不充分 ②封闭底漆或底漆不匹配 ③基材或涂层之间存在污染物 ④涂层之间固化时间间隔过长 | ①刮去受影响表面 ②油漆清除至完好漆层或清除至基材,重新涂装 | |
桔皮 | 细微皱纹或波纹状表面纹理: ①因气压过低而造成雾化不当 ②喷涂时过于靠近施涂表面 ③溶剂挥发过快 | ①只需用砂纸将表面打磨光滑 ②如有必要可重新上漆 | |
隆起 | 隆起产生于面漆: ①面漆中较浓的溶剂侵蚀先前涂覆的漆层,使表面起皱 | ①进行喷砂处理并重新刷漆 |
注:涂装缺陷可能由于多种原因所共同导致,而某些情况下需要拥有丰富的经验以找到确切原因。